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文明创建
文明创建需要久久为功创新精神
发表时间:2025-04-29 17:20:00 来源:通辽日报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全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中旬,由通辽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举办《通辽市精神文明建设暨新时代文明实践骨干力量培训班》在张家港市开班。通过实地观摩南丰镇集贸市场、永联村、张家港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示范点,切身感受到张家港“从文明城市到城市文明”的深刻转变。

精神文明创建张家港启示

文明创建需要精神内核的支撑。张家港以“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十六字精神形成文明城市创建脉络。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1995年争创首个县级全国文明城市的创举中,更贯穿于持续20年蝉联荣誉的坚守里。通过“连续14年开展‘寻访身边好人张闻明’道德风尚行动”“城市记忆馆建设”等案例,表明文明城市创建绝非简单的环境整治与指标达标,而是需要提炼城市文化基因,构建全民认同的价值体系。

数字赋能与群众路线融合创新。在张家港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大屏实时跳动着网格事件处理进度、文明指数动态监测等数据,依托全市2万余路视频监控及其后端设置的AI算法,实现对下穿涵洞、长江岸线、老城区街道、人员密集场所等全市重点区域的有效监控和实时感知。这种将数字技术深度嵌入文明创建的做法,与永联村“村民议事厅”和每月举行的“文明积分评定会”形成鲜明对照。传统群众工作方法与现代技术手段的有机结合,生动诠释了“创建为民、创建靠民”的本质要求。

部门联动构建文明创建大格局。张家港从卫生城市创建到健康绿色、生态环境、法治城市、诚信城市、平安城市、效率城市和学习型城市等创建,从文明城市创建到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等一系列文明创评的不断深化、拓展。文明创建不再是宣传部、文明办“独挑大梁”,而是全市各部门“齐心协力”共同创建。

对标先进检视通辽创建工作的差距

思想认识存在误区。当前,我市仍有部分干部将文明创建等同于“搞卫生、刷标语、整台账”,对“培育城市精神”“提升市民素质”等深层次任务缺乏系统谋划。在实地考察中发现,我市个别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存在“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思想,而永联村持续20年开展“文明家庭星级评定”的韧劲恰恰反衬出我们的持续性不足。

工作方法面临脱节。一方面,数字化手段应用滞后。对比张家港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整合12345热线、网格事件、AI物联感知等系统助力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我市的城市管理仍停留在依靠简单粗放式人力操作被动适应新形势的层面,在引入云计算、大数据、智能感知和分析等高端科技应用上仍显不足。另一方面,群众参与渠道单一。我市市民大多通过社区通知了解文明创建信息,而张家港“文明随手拍”小程序用户已达40余万,占常住人口40%以上,这种差距折射出动员机制的创新不足。

长效机制存在短板。通过对照《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发现我市在动态管理、资金保障、考核问责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当前我市的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大多以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阶段性评选、考核性创建活动为主,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评比、轻创建”的现象,把主要精力用在“评时”而非“平时”,主要表现在评比验收时一窝蜂下指标、搞推荐、忙验收,经常性平时性的创建工作做得不够。

推动通辽文明创建提质升级的思考

实施“铸魂工程”,培育城市精神内核 。一是要提炼城市精神标识,深化对西辽河文化研究。加强对西辽河文化的挖掘保护、研究阐释、开发利用和宣传推广工作,挖掘西辽河文化中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形成具有地域特质的价值表述。二是要打造文化记忆载体,让文明基因嵌入城市肌理。充分发挥模范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持续挖掘培育模范典型,加强模范典型先进事迹宣传宣讲,让“好人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厚植文明沃土,培树时代新风。同时在城市更新中嵌入文明基因,在公园、广场设置“模范人物故事墙”,让文明理念可观可感。三是深化拓展文明实践,赋能乡风文明建设。实施“文明实践+”工程,拓展文明实践阵地的文化功能,推动文明实践阵地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群众文化素养的新空间。持续推进“党的声音进万家”“我们的节日”等主题实践活动,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激发情感共鸣,增进思想认同。

构建“智慧创建”体系,推动数字化转型。搭建全域管理平台。探索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借助通辽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等大数据建设契机,在视频监控后端统筹引入AI算法,强化数据分析应用,对主城区街道、人员密集场所等全市重点区域的有效监控和实时感知,实现问题发现、处置、反馈全流程可视化。

创新群众参与模式。市文明办联合市融媒体中心开展“我眼中的文明”系列主题活动,在“文明通辽”和“通达融媒”微信公众号,设置“我眼中的文明”等板块,通过摄影、摄像捕捉身边的“文明瞬间”,让一个个“文明瞬间”唤醒群众内心深处的文明意识,汇聚成推进文明通辽建设的强大力量。

完善“动态管理”机制,筑牢长效发展根基。严格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坚持广泛创建、重点培育、梯次储备、择优推荐的原则,在平时掌握、实地评估、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把创建基础好、创建积极性高、工作成效明显的单位、村镇列为重点培育创建对象,分级分类建立先进集体“储备库”,根据创建历程、创建实效和评估标准,择优推荐申报全国文明城市、村镇、单位。鼓励支持已命名的市级及以上文明单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通过举办文明单位风采展示活动,充分展示全市文明单位创建取得的丰硕成果,推动各单位相互学习借鉴,扩大文明单位品牌效应,提升全域精神文明创建质效。

文明城市创建不是终点,而是城市文明升华的新起点。作为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全市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干部既要当好文明理念的传播者,更要成为制度创新的探索者。

李菲 包青松

作者单位:通辽市委宣传部

编辑:谢雨廷
回到顶部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