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文明播报
聚力终身教育 服务全民学习
发表时间:2025-05-28 21:22:00 来源:通辽日报

——通辽职业学院探索新时代终身教育的职教答案

 

 

5月20日,以“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为主题的“内蒙古自治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正式拉开帷幕。启动仪式上,通辽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李凤文作为院校代表分享了学院探索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为与会院校提供了可借鉴的“通辽模式”。

近年来,通辽职业学院积极推进一体化协同融合发展,整合职业教育与开放教育优势资源,构建多元化现代教育体系。在专业建设、课程共享、师资互通等方面深度合作,既强化职业教育实践性与就业导向,又发挥开放教育灵活性与普惠性。学院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服务乡村振兴等领域不懈探索、砥砺前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其创新教育协同模式为地方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示范样本。

深耕终身教育,构建全民学习新生态

社区教育是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部分,是提高居民素质、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辽职业学院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推动教育服务向基层延伸,建立22家社区教育、老年教育教学点,建成42家“开大书屋”,打造“市—县—镇—村”四级办学网络,为全民提供便捷优质学习服务。

学院建立“家门口社区大学”,将终身教育延伸至社区家庭。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创新学习载体与平台,面向社区居民、老年和儿童群体开展贴近生活的学习活动。2022年9月起,利用专项经费在多个社区及嘎查完成 8300 人的培训任务,传播健康生活理念,激发全民学习热情,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

在教学形式上,学院重点打造“四堂一室”特色教学,即智慧助老课堂、直播课堂、体验课堂、运动课堂和开放实验室,满足居民兴趣需求,提高了居民的生活品质,形成了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终身学习氛围。

学院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主的40人公益讲师团队,开设22个志愿服务岗位,开展志愿服务58场。开设公益课程25门、共计100节,受益居民达10000人次。“社区公益大讲堂”项目获评2020年“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和“特别受百姓喜爱的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扩大了学院终身教育的影响力。

聚焦老年教育,开启银龄生活新篇章

通辽职业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以“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老年教育服务体系。

通过开展特色课堂,开发适老化数字课程,提供“一对一”辅导服务,帮助老年学员跨越“数字鸿沟”。党员志愿者联合社区干部为独居老人上门讲解智能手机使用方法。通辽开放大学推送的“智慧助老”教育培训项目成功入选教育部优质项目,实现通辽地区老年教育工作新突破。

学院深入社区了解老年居民学习需求,通过特色课堂让老年居民掌握急救、法律、健康饮食制作等技能,吸引了更多老年居民积极参与终身教育活动。2023年,“银龄教育进社区”项目获评全国终身学习品牌项目;老年学院舞蹈班作品多次在国家及市级比赛中获奖,展现老年居民风采。

赋能乡村振兴,培育新时代农牧民

通辽职业学院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重要职责,发挥职业教育优势,成立通辽乡村振兴学院,探索构建服务乡村振兴 “三三” 模式,培养实用人才。

以政府为主导,学院与各旗县市区、涉农部门及企业密切合作,构建 “三位一体” 助农模式。建成 9 个乡村振兴服务中心、10 个服务站、30 个书屋,挂牌 51 处实践教学基地,打通政策、平台、人才、科技、产业链,破解乡村发展难题。

学院通过学历教育、社会培训、继续教育协同推进,打造 “三驾马车” 人才培养体系。组建农牧系,开设相关专业,拥有高学历师资队伍,新建实验实训室,与企业开展实习见习。肉牛带头人培训项目获评全国首批优质项目,助力通辽肉牛产业发展。开发 “三农” 培训资源包,储备涉农课题,编写本土教材,精选典型案例,开发观摩路线。组织专家团开展业务培训与技术指导。同时,通过党建与开放教育、终身学习、乡村振兴书屋结合,提升农牧民学历 2350 余人。

学院将乡村振兴集中理论、现场实践和网上远程三类课堂相融互促。开展集中培训与精准科研,立项研究乡村振兴课题,直接受训 1.8 万余人次。推动 “百师进百村”,组织乡村振兴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遴选师生支教帮扶。通过制作推送教学视频、开通线上直播课堂等远程培训指导农牧民。此外,还承接退役军人培训及招聘活动,开展社区工作者培训,服务相关人群。 

丁莹莹

编辑:谢雨廷
回到顶部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