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了山山水水,美不过辽阔的草原;听遍了四海歌声,还是牧歌最动人……”一提到草原,人们马上就会联想到成群的牛羊和动听的牧歌,可是在这个“十一黄金周”,我却领略到了不同寻常的“草原风情”。
我的家乡科左后旗甘旗卡镇毗邻辽宁省彰武县,便捷的交通让蒙辽两地人员往来不断,近两年我经常在彰武友人的镜头中看到素有“漠上草原”之称——德力格尔草原风景区的美景。彰武县在历史上也曾是蒙古族聚集地,因此彰武县境内的很多地名也都由蒙古语命名,德力格尔蒙古语的意思是鲜花绽放和开阔明亮的地方,有前程远大的含义,它位于彰武草原生态恢复示范区腹地,占地4000亩,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
10月2日一大早,我与家人也进行了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在驱车60公里后,我终于邂逅了那片草原。因为是国庆节假期,景区的工作人员还为每一位游客都发放了小国旗和粘贴,暖心的举动让我们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启了新的旅途。
进入景区后,映入眼帘的除了迎风翻滚的稻浪,就是一座轮船造型的大型餐厅,近年来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的火爆,也让沙泉鱼宴成为了彰武美食的代表,这座餐厅就是以沙泉鱼宴为主打菜,让各地游客在游玩之余也能品味到当地美食。虽然德力格尔是草原风景区,但里边的水系却异常发达,总面积720亩的德力格尔湖如同一颗明珠在草原上熠熠生辉,依着小径前行,可以看见湖岸边尽是翠绿的荷叶。
《回望沙原》主题广场是整个景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彰武童话作家常星儿的童话作品为载体,在10000平方米的草坪绿茵休闲广场上林立着风车、小木屋、微缩瀑布、地窨子等人造景观,游人在此可以尽情地贴近自然、拥抱自然,流连其中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同时,秋天的德力格尔草原处处都是喜人的丰收景象,“晒秋”也成了草原上的一道独特风景:用红辣椒拼凑出的国旗图案和“城墙”不禁让人惊叹,大笸箩里晾晒着的各类谷物和干菜弥漫出浓郁的风味,草地上的众多巨大的南瓜更是引得人们在此争相拍照留念,就连长长的木栅栏上也挂着金黄的玉米“项链”……此情此景,让游人的脸上洋溢着无尽的喜悦!
《回望沙原》主题广场上景观众多,然而真正吸引我的则是那尊十几米高的“铁锹”雕像。众所周知,彰武县曾经也是个大“沙窝子”,可是经过几代治沙人的不懈努力,彰武县如今已是林深叶茂。虽然现在自然环境得到了改善,但是治沙人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愚公精神却永远激励着后辈人努力前行。
如果说《回望沙原》主题广场带给人们的是童话般的梦幻,那景区深处的宁昌影视古城带来的却是历史的沧桑。古城的设计建造,源于彰武县的一段历史。早在千年之前的辽代,这里曾属于懿州下辖的宁昌县;到了元代,草原丝绸之路发展到鼎盛阶段,这里又设有宁昌站。辽、元时期的宁昌究竟如何繁华,作为后世的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但古城那高耸的城楼、斑驳的城墙、还有沿街的商铺、茶馆、酒肆、戏台,无不彰显着古风古韵的文化魅力。这里除了可以承接影视剧拍摄以外,景区可谓是物尽其用。如今,商铺中身穿古装的工作人员在此进行助农宣传,茶馆、酒肆里往来的游客开怀畅饮、谈天说地,戏台上的演员更是用那动听的歌声赞美新时代。这真是,一入城楼阅千载,幸福美好在今朝!
此外,整个景区各种娱乐设施齐全,若是有着闲情逸致还可以骑上骏马和骆驼在景区内逛一逛,这里三步一景、五步一画,你的相机里必将记录下一段美好的回忆。从家乡科尔沁草原到德力格尔草原,我和家人欣赏着不同的草原风光和别样的人文风情,感受着草原人民相同的博大胸怀和为家乡繁荣发展的努力奋斗!
刘宏杰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