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通辽故事
孟祥荣:退伍老兵的忠诚与担当
发表时间:2025-04-17 10:55:00 来源:通辽日报


图为孟祥荣老人(中)收到“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的情景。

 

年过八旬的孟祥荣老人,曾在内蒙古东部的五部落劳改农场执行武装警戒任务,是一名退伍老兵。

他1943年5月出生于呼伦贝尔盟(现兴安盟)科右前旗保门乡中兴村。1961年8月初中毕业后,18岁的他毅然投身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加入内蒙古总队三支队(后改编为内蒙古军区独立二师三团)。新兵训练结束后,他便被分配到五部落劳改农场执行警卫看押任务。

那时的劳改农场,环境恶劣得令人咋舌。孟祥荣和战友们所在的一队押犯100多名,十几个干部和武警部队一个排负责看押。孟祥荣和战友们配合管教干部想出诸多办法,如设置警戒线、对犯人分类管理、选出积极分子协助管理、专人看管运输劳动工具等。即便如此,他们仍会面临犯人的挑衅。但他们始终保持警惕,以坚定信念和威严眼神震慑对方,出色完成警戒任务。孟祥荣先后担任战士、通信员,三年后升任副班长、班长。1965年至1967年,先后荣获“五好战士”奖章。1968年3月,他光荣入党。同年5月,他服从部队安排退伍,来到通辽市。

退伍后,孟祥荣通过民政安置进入原通辽市木具厂工作,从普通工人干起,历任政工干事、团支部书记等职,他工作认真负责,深受认可好评。1975年3月至1979年3月,他任木具厂保卫科长兼民兵连长。

1978年8月12日,在组织民兵军事训练中,一名民兵投掷手榴弹时由于紧张发生意外,手榴弹失落在掩体旁,在爆炸前的危险时刻,孟祥荣冲到这位民兵面前,用身体挡住民兵,保证了他的生命安全。经通辽市二轻局武装部申报,通辽市革委会、通辽市人民武装部批准,授予孟祥荣为“先进民兵连长”荣誉称号。

1984年,孟祥荣调至原通辽市糕点厂,担任工会副主席、主席等职务,从事工会工作十六个寒暑。1987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并出席通辽市商业系统党代会。《内蒙古工运》1988年第9 期杂志上,还专门报道过他的事迹。1988年,他服从安排,到原人保通辽市支公司工作,面对全新领域,他凭借在部队练就的意志品质,努力学习,先后担任办公室干事、工会副主席等职。并于1992年获得广州保险学校函授中专班毕业证书,被聘为政工师。多次荣获“优秀党员”、“先进工作者”等称号。1998年6月,在人保内蒙古分公司“减员增效”改制中,他顾全大局,主动让位让贤,提前五年退休。

退休后的孟老依旧热心为公司退休职工帮忙,义务担任红白事主持人。2018年,他被任命为公司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因工作出色,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2021年7月1日,他获得“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

2009年末,公司主要领导找到他,郑重地将公司史志编纂工作,交予他和另一位同事负责。彼时,他已退休十余年,本可在家安享晚年,却在接到任务后,毅然重返公司,勇挑重担。尽管年事已高,且家人再三劝阻,他却不为所动,怀着一腔热忱,全身心投入到这项工作中。他深知这是一次难得的奉献机会,因而格外珍惜。

此后两年,他和同事开启了争分夺秒的工作模式。每日起早贪黑,常常废寝忘食。为了还原公司发展的真实历程,他们四处调取档案,仔细查阅资料,用镜头定格关键场景,认真做好书写记录。为了节省经费,他不顾路途遥远,骑着自行车穿梭于公司与家之间,周边村镇也留下他忙碌的身影。

那时办公条件简陋,没有电脑可用,近二十万字的文稿,全靠他们一笔一划手抄完成。近百帧照片,也都是他精心选景、耐心拍摄所得。

2011年8月,凝聚着他们心血的《中国人保财险通辽市分公司志》正式出版发行,收获了同行们的广泛好评。退休十多年后,仍能为公司发展贡献力量,对他而言,这无疑是人生中最值得欣慰的事。

近几年,孟祥荣老人患帕金森综合征,行动不便、大脑也不够灵活,但他仍闲不住。他喜欢结交文化人,主动到街道帮忙,嘱咐儿女别忘了帮他交党费。如果听说哪里发生自然灾害,他总是毫不犹豫地带头捐款。当谈及昔日军营与劳改农场,眼中满是眷恋与自豪,那里,有他最难忘的青春与军旅情结。这就是一个退伍老兵的忠诚、担当与坚守! 

侯建华

编辑:谢雨廷
回到顶部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