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越来越突出,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不断增加,高龄、空巢、失能老人占比持续升高。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把智慧养老的技术手段和传统社区居家养老结合起来,既能让老人在家享受便捷服务,又能减轻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对促进社会和谐有积极作用,因此受到越来越多关注,成为当下养老领域重点研究和发展的方向。
社区居家养老需求现状
服务覆盖情况。通辽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城市地区取得了一定进展,部分社区已初步建立起智慧养老服务平台,覆盖了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紧急救援等基础服务。
老年人需求调查生活照料方面,老年人希望获得助餐、助浴、保洁等服务;医疗保健方面,老年人期望社区能够提供定期体检、健康咨询、慢性病管理等服务;精神慰藉方面,老年人渴望有更多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心理疏导服务。
现有服务内容与设施。通辽市现有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主要包括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方面。
社区居家养老现存问题
养老服务行业缺乏专业的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现有服务人员大多未经过系统的专业培训,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不足,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
服务供需不平衡。通辽市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差距。服务内容较为单一,缺乏个性化和定制化服务,难以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技术应用问题。智慧技术在通辽市养老服务中的应用还不够深入和广泛。虽然部分社区建立了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但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数据共享困难等问题。
资金与政策问题。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平台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政策方面,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智慧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部门协调不畅等问题,影响了政策的实施效果。
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
老年人自身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对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等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患有慢性病、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需要长期的护理和医疗服务,是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服务对象;经济收入水平直接影响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支付能力。
服务因素。优质的服务能够满足老年人的需求,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增强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和信任度;过高的服务价格会超出老年人的支付能力,导致服务需求下降;便捷的服务获取渠道、快速的服务响应速度能够提高老年人对服务的满意度。
社会环境因素。部分老年人仍然倾向于家庭养老,对社区养老服务存在疑虑和抵触情绪;良好的社区环境、完善的社区设施、丰富的社区活动能够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体验,促进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能够规范服务市场,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议
制定养老服务人才培养计划,鼓励职业院校开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培养专业的护理人员和管理人员。加强对现有服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技能和服务意识;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服务机构进行评估和考核。
优化服务供给与需求匹配深入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建立老年人需求数据库,根据老年人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对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推广,提高老年人对服务的认知度和了解程度。
深化技术应用加大对智慧养老服务平台的投入,完善平台功能,实现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加强平台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机构、家政公司等单位的对接,整合各类服务资源,提高服务的协同性和效率;研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设备,简化设备操作流程,提高设备的实用性和安全性。加强对老年人的智能技术培训,帮助老年人掌握智能设备的使用方法,消除数字鸿沟。
加大资金投入与政策支持加大政府财政投入,设立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专项基金,用于支持服务平台建设、设备购置、人员培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支持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政策的协调和落实。
刘琳
作者单位:通辽职业学院;本文为通辽市社会科学研究课题,项目编号:TLSK2025Y12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