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理论宣讲
草根艺术团:把党的理论唱成草原牧歌
发表时间:2025-05-12 11:04:00 来源:通辽日报

“拉起四胡唱起歌,欢天喜地上舞台,呼嘿!党的领导坚如铁,人民至上映蓝天,呼嘿!”上午九时,奈曼旗黄花塔拉苏木党群服务中心内,高亢悠扬的四胡声与蒙汉双语合唱穿透晨雾,十余位身着各色蒙古袍的艺人正以传统好来宝形式,全情投入自创节目《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赞歌》的排练。这正是黑小民间艺术团的日常。

这支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传承人、著名四胡演奏家黑小命名的艺术团,是苏木4个四胡宣讲服务队中的佼佼者。自2023年成立以来,这群平均年龄65岁的民间艺术家们手持高低音四胡与三弦,在歌舞说唱间架起独具特色的政策宣讲舞台。

“我们20个老伙计排练都特别积极。”团长侯达古拉轻抚琴弦笑道,“把党的惠民政策、最新精神编排成四胡节目唱给群众,大家听得津津有味。这样的日子既充实又有意义。”这支银发团队在两年间创作了20余部好来宝、歌曲和舞蹈作品。其中《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将党的方针政策浓缩成7字短句,再配合上四胡悠扬的旋律,成为浸润人心的“文化奶茶”,在寓教于乐中传递时代强音。

黄花塔拉苏木作为蒙古族人口占比83%的乡镇,曾因语言不通导致政策宣讲效果不佳。2009年,当地热爱好来宝、乌力格尔等传统艺术的村民自发组建起4支四胡宣讲队,队员从最初6人发展到如今的80余人。这些扎根22个嘎查村的文艺轻骑兵,已经成为草原深处最接地气的“移动宣传站”。

“过去发文件,老人们对着汉字直摇头。”苏木宣传委员李莉轻抚艺术团泛黄的曲谱感慨,“现在他们带着四胡走村入户,用原创好来宝作品让农牧民们在琴声里读懂了共同富裕。这既提升了群众对非遗的认知度,还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苏木政府累计投入30万元打造文化阵地,将改建的6处文化广场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打造成艺术团排练基地和农牧民“精神那达慕”的主会场。这些行走在乡间的艺术团,既是政策传播的“草原百灵”,又是文化传承的“纽带”,如同撒播在沃野上的文化种子,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土壤中生根发芽。

如今,这些跃动在北疆大地的“文化火种”,正以最质朴的乡音诠释着红色基因与民族文脉同频共振,在辽阔草原谱写出新时代的和谐乐章。 

奈曼融媒体中心 马玲玲 朱一夫

编辑:谢雨廷
回到顶部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