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科尔沁文化
白瓷跃鲤载酒香解码辽代摩羯酒船
发表时间:2025-05-26 10:30:00 来源:通辽日报

自酒诞生之日起,酒器的形制便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不断演变,催生出璀璨多姿的酒器文化。在通辽市博物馆众多珍贵文物中,一件出自辽代墓葬的摩羯纹白瓷酒船,正静静诉说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酒事风华。

酒船得名于其独特的舟船造型。“舠”字本意为轻舟,唐代诗人刘禹锡“觥盏样如舠”、李德裕有“谁复劝金舠”等诗句,皆印证此类酒器体量较大的特点。宋代文豪苏轼“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之句,更生动描绘了酒船作为行令罚杯的妙用。这种可容半升以上的特殊器物,既体现了古人劝饮助兴的雅趣,亦折射出北方民族豪迈的酒俗。

辽代契丹族创造的酒文化,在通辽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作为游牧民族建立的政权,辽代饮酒习俗渗透于礼仪、庆典、祭祀等各类场景。从近年考古发现可见,辽墓中随葬酒器种类繁多,墓葬壁画中更常见宴饮场景。通辽市博物馆珍藏的摩羯酒船,1981年出土于库伦旗前勿力布格五号辽墓,正是这一时期酒文化的典型实证。

这件定窑白瓷酒船堪称匠心独运:在通高11.9厘米,长15厘米,宽5.5厘米的器身上,工匠以立体雕刻技法塑造出完整的摩羯形象。鱼嘴怒张似吞吐江河,鱼尾高扬若破浪前行,鱼目圆睁、须翅张扬,通体凸棱装饰鳞甲栩栩如生。摩羯纹样虽源自印度佛教艺术,经辽人匠心再造,融入了鱼化龙、跃龙门等中华吉祥寓意,展现出多元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纵观辽金元时期酒器演变,早期多适应游牧生活的皮囊壶、鸡冠壶等便携器型,后期逐渐出现青花凤首执壶、温碗、注子等农耕文化特征的器物。摩羯酒船正处于这种转变的节点——既有草原民族喜爱的摩羯图腾,又采用中原定窑白瓷工艺,堪称民族文化融合的见证。

从新石器时代的半坡彩陶酒器,到商周青铜礼器,从汉唐金银酒具到宋元瓷质酒船,中国酒器文化始终闪耀着智慧之光。通辽市博物馆这件辽代摩羯酒船,不仅展现着契丹工匠的精湛技艺,更凝结着草原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当我们在玻璃展柜前驻足凝望,仿佛还能听见千年前契丹宴席上的欢声笑语,看见月光下酒船中荡漾的琥珀琼浆。这种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正是文物最动人的魅力所在。

通辽市文博院供稿

编辑:谢雨廷
回到顶部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