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科尔沁文化
百年香韵续写非遗新篇章
发表时间:2025-05-19 10:25:00 来源:通辽日报

走进科左中旗保康镇巴彦胡硕嘎查的非遗蒙古香制香厂,醇厚的香气扑面而来。在这座承载着300多年制香记忆的工坊里,第十二代传承人田漠南正用他的双手,唤醒沉睡的香料,续写着跨越时空的香火传奇。

‌十二代人的香火密码

田漠南与蒙古香的缘分,始于孩提时代。他目睹着一捧捧香料如何在长辈们手中,历经一道道工序,幻化成散发着迷人香气的蒙古香。时光流转,耳濡目染间,制作蒙古香的每一道工序都深深烙印在了他的心底。

香案前,田漠南轻抚香材的动作格外虔诚。“我家祖上自1675年起,就为达尔罕亲王府的固伦端敏公主制香。”他手中的檀香、柏木、丁香,正延续着十二代人的制香密码。这些香料经过选料、晾晒、研磨、调配、制香、晾晒成型等繁琐精细的工序,最终蜕变成具有驱虫安神功效的蒙古香,将草原人民的智慧凝结在缕缕香烟中。

蒙古香,起源于清朝康熙年间,它将108种原料巧妙搭配,研制出154种香品。这一缕缕袅袅升腾的香韵,从古老的时光中悠悠飘来,不仅是一场撩拨嗅觉的美妙盛宴,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的生动载体。它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在岁月的长河中绵延不绝,将独特的香韵飘散至四方。

‌传统技艺的破茧新生

2014年,蒙古香传统制作技艺被列为通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2016年,列入通辽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然而,传承并非一帆风顺,在机械制香占据市场的当下,传统制香技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曾经辉煌的制香世家无奈地选择了改行。

田漠南没有退缩,他选择在创新中突围。无数个日夜,他沉浸在香料的世界里,精心研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审美、需求相结合,让传统技艺焕发新生。“现在有4名学徒跟着我一起学习制香,既要守护古法,又要开发符合需求的香品。”田漠南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2020年,蒙古香制香厂入选市级非遗工坊,这不仅是对田漠南多年努力的认可,更是蒙古香传承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我从2022年开始学习制作蒙古香,对这门技艺特别感兴趣。”学徒范成龙坚定地说。如今,田漠南非遗课堂的学员越来越多,他们怀揣着对这门古老技艺的热爱,将草原香韵不断传播。

‌飘向世界的草原芬芳

随着蒙古香的知名度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也在逐年扩大。国内多家旅游景区看中了蒙古香的独特魅力,将其作为特贡香贴牌销售,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了蒙古香。

市场数据印证着创新成效。“我们工坊现在采取‘线上+线下’双轨销售的模式,产品不仅进驻国内知名景区,更远销马来西亚、日韩等十余个国家。尤其受到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香道爱好者的青睐,传统香文化正在唤醒现代人的精神需求。”田漠南满怀信心地说。

夕阳为制香厂镀上金边,田漠南检查着新研发的香方。这位非遗守艺人相信,蒙古香这一古老的技艺正焕发着新的生机与活力,它的馥郁必将飘得更远,让世界闻到草原文明的悠长韵味…… 

科左中旗融媒体中心 岳禹铭 关永喜

编辑:谢雨廷
回到顶部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