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焦点图
我市全力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
发表时间:2023-08-09 15:34:00 来源:通辽日报

日前,“以两件大事为主抓手推进通辽市现代化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第五场——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专场新闻发布会召开。

我市坚持新能源大规模开发与全产业链建设协同发力,全力建设好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切实担负起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深入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

市能源局:

切实担负起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

市能源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重要讲话精神,奋力推动“五大任务”能源领域工作见行见效,全力建设好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切实担负起保障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整体看,能源发展稳中有进,态势向好,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

全市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截至6月底,全市新能源装机840.81万千瓦,较去年年底增加29.31万千瓦,装机占比提升至47%,预计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380万千瓦,届时,装机占比将超过50%,为自治区“两率先”“两超过”目标实现贡献通辽力量。全市发电量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实现平稳增长,尤其是新能源发电量达到1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占总发电量的31%,较去年同期增加5.4个百分点,新能源拉动发电总量增长作用日益凸显。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其中,工业用电量2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能源重点项目建设势稳劲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有力。2023年,全市计划实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35个,年度计划投资178亿元,截至6月末,能源项目手续办结率、开复工率均达到55%以上,能源领域完成投资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2%,新能源呈现跃升式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年初以来,洛阳双瑞1000套风机叶片、祥瑞重工1000套风电塔筒、金风科技600台风电主机、蒙东液流电池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截至目前,我市已形成年产700套风机叶片、1100套塔筒、2.5万吨金属结构件、220套风电主机的能力,风电装备制造基地雏形初具,光氢储装备制造产业加速推进,预计年底前可形成光伏组件产能70万千瓦、储能装备产能100万千瓦,新能源装备本地生产能力持续增强。

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重点任务推进提速,能源工作成效频现。全市能源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担负起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这一重大政治责任。

一是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切实增强。有力推动源源煤矿958采区、霍林河一号露天矿南采区先进产能释放,今年可释放煤炭产量100万吨左右,全年煤炭产量稳定在5000万吨,充分发挥煤炭“压舱石”作用。预计上半年天然气长输管道累计输送天然气1.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32%,继续呈快速增长趋势。通辽发电总厂2×35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正在加快建设,年底前可实现汽轮机厂房封顶,2024年建成投产,区域内煤电支撑能力持续增强。

二是新能源高质量发展蹄疾步稳。第一、二批风电大基地项目加速建设,第一批100万千瓦风电基地完成总工程量的75%,第二批238万千瓦风电大基地项目陆续开工,其中科尔沁区138万千瓦风电大基地项目计划年底前建成投运。金风、大唐、华电等40万千瓦保障性并网项目于上半年相继全容量并网发电,明阳“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示范项目开鲁部分60万千瓦风电已于2022年建成并网。其余六类市场化并网项目、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及生物质发电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另外,依托兴安盟风光资源优势和我市绿电接入条件,积极创建新能源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2023年两地合作项目4个,涉及新能源规模122.5万千瓦,切实有效带动了两地经济发展,实现了合作共赢。

三是能源供给韧性持续增强。年初以来,市能源局切实担负起监管职责,全市各生产煤矿累计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3942万吨,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并助推住建部门完成城镇燃气企业5%和地方政府5天储气能力建设任务。全力督促蒙东煤炭物流园区储备项目加快施工建设,目前项目累计形成实物投资2亿元以上。积极实施煤电机组“三改联动”,全力提升现役煤电机组发电效能,年内计划实施节能改造60万千瓦、灵活性改造186万千瓦,实现煤电机组节能降耗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电力调峰能力,拓展绿电接入空间。

四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量质齐升。全年新建改造10千伏配电线路480公里左右,已陆续开工建设,市域内网架支撑能力进一步提升。珠日河500千伏变电站预计年底前建成投运,将有力保障第一批100万千瓦风电基地项目并网发电。全市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建设成效显著,扎实推动奈曼增量配电网实现66千伏等级并网运行,有力推进霍林郭勒增量配电网完成纳规和供电区域变更,顺利承接自治区“两优”权限下放业务,首次组织开发区增量配电网顺利完成扩区后规划评审。完成南三旗天然气长输管道项目核准,项目计划于8月份开工建设,建成后将填补奈曼旗、库伦旗无天然气长输管道的空白,助力“气化通辽”目标实现。

我市抢抓绿电就地消纳战略机遇,实施绿电替代工程,立足现有应用场景和消纳负荷,锚定就地消纳、能产融合、节本降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供给体系。重点围绕工业园区分布、特高压升压站分布及现有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情况进行布局。依托存量机组、增量负荷、增量配电网实施绿电替代工程,依托大电网实施国家风光大基地新能源外送项目和自治区竞争配置保障性并网新能源项目。重点打造霍林河绿色铝基新材料基地、开鲁玉米生物科技低碳智慧园区、奈曼绿色低碳镍铁合金产业园及千万千瓦级风光氢储氨零碳产业园4个产业集群。全力推动第一二批风电大基地、明阳火风光储制研一体化等示范项目建设。依托周边盟市丰富的土地、风光资源优势和我市北部区绿电接入条件、消纳空间及调峰优势,推进锦联、创源等新能源项目跨区域合作开发,实现绿电就地就近消纳,打造电价“洼地”。同时,积极谋划新能源就地消纳项目,在加快推进已落实指标新能源项目建设的同时,按照自治区六类市场化并网新能源实施细则要求,根据自身负荷条件和风光资源禀赋,加强项目谋划,增强发展后劲。

预计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占比提升至6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00亿千瓦时以上,年就地消纳26亿千瓦时左右,节约能耗800万吨,减少碳排放2000万吨,切实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助推3060目标实现。

市工信局:

积极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发展

市工信局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进一步发展。提高新能源装备企业产品知名度,积极组织相关企业参加区内外展会,打响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品牌。积极推荐我市新能源装备产品参评《自治区新能源装备产品优选名录》,本年度已推荐8家企业11类产品入围,目前正组织开展本年度第二批推荐工作。强化智能制造建设。引导新能源装备制造企业,尤其是龙马集团及其相关链条企业进一步提升生产制造过程的智能化水平。加强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培育,积极宣传上级政策,提升企业创建申报积极性。产品投产后,围绕大型铸件、锻件、风机叶片、电机、轴承加工生产等重点环节、关键工序,加强机器换人项目培育。加强技术装备首台套、关键零部件首批次产品培育。

市住建局:

加快天然气储气设施建设 保障我市天然气使用需求

市住建局按照“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工作要求,结合我市实际,采取“租赁+自有储罐”方式完成天然气储备能力建设任务。按照国家储备能力建设任务指标要求,市政府通过“租赁”方式完成全市全口径5天用气量的储备量(即300万气立方米天然气储备指标),目前储备量为306万气立方米;燃气企业通过“租赁+自有储罐”方式完成年销售气量5%的天然气储备量(即1105万气立方米天然气储备指标),目前已形成储备能力1251万气立方米。截至目前,我市已形成储备能力总量1557万气立方米,超出指标要求152万气立方米,保障了我市天然气应急使用需求。

▲全年预计新增新能源装机380万千瓦,装机占比超过50%;全市发电量达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其中新能源发电量达1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6%,占总发电量的31%,较去年同期增加5.4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预计达2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5%。

▲年内计划实施能源领域重点项目35个,投资178亿元,截至6月末,手续办结率、开复工率均达到55%以上,完成投资53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1.2%;全市已形成年产700套风机叶片、1100套塔筒、2.5万吨金属结构件、220套风电主机的能力,预计年底前可形成光伏组件产能70万千瓦、储能装备产能100万千瓦。到“十四五”末,全市新能源装机将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占比提升至60%以上,新能源发电量达到500亿千瓦时以上,年就地消纳26亿千瓦时左右,节约能耗800万吨,减少碳排放2000万吨,切实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速助推3060目标实现。

▲积极推荐新能源装备产品参评《自治区新能源装备产品优选名录》,本年度已推荐8家企业11类产品入围。

▲截至目前,我市天然气储备能力总量为1557万气立方米,超出指标要求152万气立方米。

文字整理 记者 李娜

图片提供 记者 张启民 

编辑:谢雨廷
回到顶部

通辽市文明办

官方微博“文明通辽”

通辽市文明办

微信公众号“文明通辽”

“今日通辽”

移动客户端